咱们聊点实在的,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所谓“Python怎么竖选”,这词儿在官方文档里你可找不到。这纯粹是咱们这些跟数据打交道的人,脑子里最直观的一个想法:我有一张大表,就像Excel那样,我不要所有数据,就想要其中几列,或者干脆就一列。这个从上到下“唰”一下把一列(或几列)拎出来的动作,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竖选”。
所以,别再傻乎乎地去搜“Python竖选函数”了,根本没这东西。关键在于,你手里的“表”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是Pandas的DataFrame?是Numpy的Array?还是最原始的列表嵌套列表?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王者姿势:用Pandas搞定一切“竖选”
我跟你讲,只要你的数据带点表格的样子,甭管是CSV读进来的,还是数据库捞出来的,第一时间,请把它变成 Pandas 的 DataFrame。信我没错,这玩意儿就是为了处理表格数据而生的神兵利器。用它来做竖选,那叫一个随心所欲,姿势多到你眼花。
姿势一:最简单粗暴的单列选取
假设我们有个DataFrame,名叫df
,长这样:
| | name | age | city |
|—|—|—|—|
| 0 | Alice | 25 | Beijing |
| 1 | Bob | 30 | Shanghai |
| 2 | Charlie | 35 | Beijing |
现在,我只想要age
这一列。怎么办?
“`python
直接用方括号,里面放列名字符串
ages = df[‘age’]
“`
就这么简单。你会得到一个叫做 Series 的东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列带索引的数据。这是最快、最直接的竖选。
但是,注意了啊,这里有个小坑。如果你想要的是一个只有一列的 DataFrame,而不是一个 Series,那你得用两层方括号。
“`python
注意,是两层方括号!
ages_df = df[[‘age’]]
``
[[‘age’]]`。这就像是告诉Pandas:“嘿,我要的不是一根柱子,我还是要一个‘表’,只不过这个表恰好只有一列而已。” 这在很多函数传参的时候特别重要,人家要的是DataFrame,你给个Series,程序直接给你撂挑子。
看到没?
姿势二:潇洒自如的多列选取
想同时要name
和city
两列?简单,在刚才的双层方括号里,放一个列表就行。
“`python
方括号里放一个包含所有目标列名的列表
subset = df[[‘name’, ‘city’]]
``
df[…]
你看,这个逻辑是不是特别清晰?是选取操作,里面的
[‘name’, ‘city’]`是我要的东西的清单。这可能是你日常工作中用得最多的竖选方式了。
姿势三:高手进阶,.loc
和 .iloc
的骚操作
当你觉得上面两种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你那颗骚动的心时,就该祭出.loc
和.iloc
这两个大杀器了。
.loc
:基于标签(名字)的选取
.loc
可以说是指名道姓地要人。它的语法是df.loc[行标签, 列标签]
。我们现在只关心竖选,也就是列的选择,所以行的部分我们可以用一个冒号:
来表示“所有行”。
python
# 竖选 'name' 和 'city' 两列
# : 代表所有行,后面跟上列名的列表
subset_loc = df.loc[:, ['name', 'city']]
这看起来好像比df[['name', 'city']]
麻烦?别急。.loc
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行列联动,而且语义非常清晰,在写一些复杂的、需要长期维护的代码时,用.loc
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能避免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iloc
:基于位置(索引)的选取
有时候,你可能不关心列名叫啥,或者压根就没列名,你只想说:“我要第一列和第三列!” 这时候,.iloc
就登场了。i
就代表integer
(整数)。
python
t # 选取第0列(name)和第2列(city)
# 记住,在编程世界里,数数都是从0开始的
subset_iloc = df.iloc[:, [0, 2]]
同样,:
代表所有行,后面的[0, 2]
就是我们想要的列的整数索引。这种方法在处理那些没有规整列名的数据时,简直是救星。
是不是感觉豁然开朗?在Pandas的世界里,所谓的“竖选”,就是这么几种招式翻来覆去的组合。老实说,掌握了[]
、[[]]
、.loc
和.iloc
对列的操作,你已经击败了90%的初学者。
退而求其次:当Numpy成为主角
当然,江湖不只有Pandas。在科学计算领域,Numpy才是那个不朽的传说。如果你的数据是一个Numpy的二维数组(array),那竖选的玩法又不一样了。
假设我们有个Numpy数组arr
: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arr = np.array([
[1, 2, 3],
[4, 5, 6],
[7, 8, 9]
])
这玩意儿可没有列名给你使唤。你的一切操作都得靠索引。它的竖选语法和Pandas的.iloc
师出同门,异曲同工。
“`python
选取第二列(索引为1)
同样,: 代表所有行,1代表第二列的索引
col_one = arr[:, 1] # 结果是 [2, 5, 8]
选取第一列和第三列(索引为0和2)
cols_two = arr[:, [0, 2]]
结果是:
[[1, 3],
[4, 6],
[7, 9]]
``
arr[所有行, 我要的列]`。这个语法在Numpy里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精髓所在。
看明白了吗?核心就是那个逗号和冒号的配合:
原始部落的求生方式:列表嵌套列表
最后,我们来聊聊最“朴素”的情况。万一,你手上只有Python原生的列表嵌套列表,比如:
python
data = [
['Alice', 25, 'Beijing'],
['Bob', 30, 'Shanghai'],
['Charlie', 35, 'Beijing']
]
这种情况下想做竖选,那就得返璞归真,自己动手写循环了。最Pythonic的方式是使用列表推导式。
“`python
选取第一列(name)
names = [row[0] for row in data] # 结果是 [‘Alice’, ‘Bob’, ‘Charlie’]
选取第二列(age)
ages = [row[1] for row in data] # 结果是 [25, 30, 35]
``
import pandas as pd`,然后把它转成DataFrame!** 这不是偷懒,这是专业。
这种写法,坦白说,又慢又不直观,数据量一大,性能就是灾难。如果想同时选多列,代码会变得更丑。所以,我的建议是:**只要你发现你需要在原生列表上做类似“竖选”的操作,那就别犹豫了,立刻、马上,
总结一下我的心里话
“Python怎么竖选”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在问:“在Python中,如何从一个二维数据结构里,根据列的标识(无论是名字还是位置)抽取出指定的列数据?”
别再纠结于“竖选”这个词本身了。你需要做的,是抬起头,看清楚你面对的究竟是什么“妖魔鬼怪”:
- 是 Pandas DataFrame?恭喜你,你手握神器。用
df['col']
,df[['col1', 'col2']]
,或者更规范的df.loc[:, 'col_name']
和df.iloc[:, index]
,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 是 Numpy Array?也还不错,你是数值计算的硬核玩家。记住
arr[:, index]
这个咒语,它能帮你搞定一切。 - 是 原生List?赶紧跑!别在原地挣扎了,马上把它变成DataFrame,拥抱现代文明。
掌握这个思路,你就从一个“问问题的人”变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人”。数据在你手里,不再是一堆混乱的数字,而是可以任你揉捏、塑形的黏土。这个从“竖选”开始的小小飞跃,是你数据处理之路上,一次真正意义的“开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