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医联体工作情况汇报 医联体工作汇报ppt

      xx市医联体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面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我市紧紧围绕“资源共享、信息互联、服务同质、便民惠民”目标,着力加强医联体建设,在构建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新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统筹规划布局

      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编制完善《xx市区域卫生规划》和《xx市域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将各类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出台国内第一部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地方性法规--《xx市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为规划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避免医疗机构因抢占医疗市场而盲目联合与无序扩张,我市2019年开始规划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不同区域规划组建若干个三级或二级医院牵头、涵盖不同层级、类别医疗机构的医联体,并同步推进专学科以强带弱的横向联合。2019年,试点组建xx省首家医联体,以自愿联合为前提、以共同章程为规范、以技术合作为纽带、以资源共享为目标,通过医疗资源整合和双向转诊机制的不断完善,让群众在医联体内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2020年,出台支持医联体发展政策,推动医联体规范健康发展。2021年以来,逐步增点扩面,医联体数量持续增加。2020年,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推进和加强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完善医联体建设发展机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

      (二)模式丰富完善

      为确保医联体工作稳妥推进、取得实效,我市按照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边推开的思路,2020年成立以xx医院为牵头单位、3家二级医院、10家一级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家乡镇卫生院组成的xx省首家医联体。随着医联体工作推进,我市逐步探索医联体多种发展模式。根据区域划分,有城市医联体12家,县域医联体11家;根据类别划分,有综合医联体8家,中医医联体5家,专科医联体10家;根据级别划分,有市级医院牵头医联体10家,区级医院牵头医联体2家,县级医院牵头医联体11家;根据经济属性划分,有公立医院牵头医联体22家,社会办医院牵头医联体1家。

      按照“综合覆盖周边、专科服务区域、县域更加紧密、加快发展远程”的思路,我市对国家提出的四种医联体模式开展了积极探索,并且有些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例如:以xx医院医疗集团为代表的城市医疗集团模式;以xx区、xx县为代表探索的县乡村一体化的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以xx医院妇幼医联体、xx医院儿科医联体、xx医院肿瘤医联体、xx医院心血管医联体、xx医院老年医养联盟为代表的跨区域专科联盟模式,儿科医联体、心血管医联体等服务影响力甚至辐射至省外;以xx医院医联体、xx医院医疗集团、xx医院肿瘤医联体、xxxx医院心血管医联体、xx医院儿科医联体为代表的远程医疗协作模式。(三)形式多元混合 

      我市医联体打破医疗机构类别、层级、经营性质和隶属关系等限制,按照“自愿参与、能入尽入、多方联合、区域覆盖”原则,将公立、民营、企事业、行业、县(市、区)、综合及专科医院均吸纳进来,组织架构更加多元化,实现五个突破:一是突破行政隶属管理体制,省、市、区三级医疗机构均纳入其中,例如:xx医院医疗集团将xx院、xx医院、xx医院等纳入;二是突破民营与公立医院联合发展限制,吸纳民营医院加入,例如:xx医院儿科医联体将xx医院、xx医院等民营医院纳入;三是突破专科与综合医院限制,加强专科互补合作,例如:xx医院心血管医联体将xx医院、xx医院等综合医院纳入;四是突破行业限制,纳入行业医院,例如:xx医院肿瘤医联体将xx医院纳入;五是突破企事业单位限制,托管部分企事业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例如:xx医院医疗集团托管xx医院和xx卫生院。针对医联体成员单位隶属关系、所有制形式、人员构成等较为复杂的实际情况,合作形式不搞“一刀切”,按照先易后难、逐步融合思路,建立以契约合作为主,对口领办、合作共建为辅,融并、托管等直接隶属并存,功能互补联合的“多元混合”架构。根据合作紧密度、融合度和不同功能定位,牵头医院与各单位在人才、学科、技术、信息等方面分层次开展不同方式、内容的个性化交流合作。对紧密型或直属型医疗机构,牵头医院对其人、财、物等资源全面整合、统一管理,例如:xx院医联体对其主办的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对合作共建医疗机构,重点采取派驻专家、支援设备、共建专科等方式加强合作,提升诊疗水平,例如:xx医院中医医联体与xx医院的合作模式对契约合作和功能互补联合的医疗机构,着力于构建远程诊疗、技术帮扶等为主的资源共享体系,例如:xx医院医疗集团对xx医院、xx医院的合作模式。

      (四)管理统一规范    统一规范管理是提高医联体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一是制定医联体章程,明确医联体组成、发展目标、组织管理、合作内容、运行机制等,所有成员单位在章程规范下开展合作。二是成立医联体理事会,作为日常运营管理机构,负责各成员单位总体发展规划、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事项的决策,对各医疗机构学科规划、业务管理和资源调配实行“三统一”。三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成立卫生行政管理、医疗管理、医保、法律、信息化等部门和专家学者组成的医联体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医联体发展“把脉开药”;建立例会制度。由理事长单位定期组织召开例会,分析制约医联体建设发展的影响因素,商讨制定具体措施。对医联体各医疗机构业务发展、经营状况、医疗服务质量等进行定期讲评通报;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完善常态化的医联体考评体系,通过对成员单位在章程遵守、工作配合、日常管理、任务落实等方面的综合考评,及时清退工作不积极、不履行职责义务的医疗机构,促进医联体健康持续发展。

        (五)信息互联互通

      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医联体建设的关键环节。将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总体规划,打造集医学影像诊断、临床检验、远程心电诊断与监护、远程会诊、远程教学于一体的医联体信息平台。各牵头单位为成员单位免费配备可实现即时诊断与传输的远程心电设备、远程影像设备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疾病检出率和诊疗水平。我市依托医联体建成远程诊疗中心19个,投入x万元为基层配备远程诊疗终端设备450套。投入1393万元为基层配备转诊、巡诊车辆及其它设备36台(件)。截至目前,医联体内累计开展远程影像诊断1.8万例,远程心电诊断27万余例,远程会诊1.1万余例,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六)资源共用共享

      各牵头医院利用医、教、研综合优势,实施长期帮扶基层“十大项目”:免费开放医院医学资源平台、会议室、示教室、图书馆和手术室,免费进修培训并提供住宿与生活补助,免费进行临床教学、科研培训、技能培训和适宜新技术培训,免费提供远程诊疗设备,定期上门开展查房、技术指导、义诊和健康讲座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各医联体根据基层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采取下派上挂等形式开展医联体人员的双向交流,牵头医院选派业务骨干到成员单位任职业务副院长或门急诊、综合病区主任、护士长,规范日常管理、指导学科建设、提升业务素能。成员单位业务副院长到牵头医院职能科室、全科医学部等部门挂职培养锻炼,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牵头医院组建帮扶小组,定点联系若干家成员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专科帮建、技术指导、协作交流等“一对一”帮扶。搭建知名专家咨询交流群,实时在线对医联体成员单位提出的问题进行解惑释疑,定期开展联合巡诊和联合查房。选取“溶栓绿色通道”等适宜技术,通过集中讲授、自由选项、分期培训等方式在医联体内推广。

        (七)服务同质同效

      为让居民在医联体各医疗机构都能享受同样标准和同等质量的医疗服务,各医联体由牵头单位牵头成立医疗、护理和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医疗机构层级、类别制定相应质量评价标准,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管理与考评,建立每月1次的医疗服务质量同质化巡查制度,以巡查促规范,以巡查促落实。对巡查发现的不合格消毒供应物资实行集中消毒、统一配送。医联体内全面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和候诊时间。同时,为促进同质化服务标准落实和帮扶措施到位,创新实施医疗卫生服务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将医联体对口帮扶医院、受援医疗机构等信息在区域电子地图上标注定位,直观展现机构人员职责和实时工作动态,真正做到“职责更清晰、管理更规范、服务更便捷”。

      为推进双向转诊和全程优质服务,成立医联体双向转诊服务中心,统一调度医联体内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和疑难危重症会诊工作。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专用车辆,24小时为患者提供预约、转诊、检查、住院等一站式服务。上转患者享有优先预约专家门诊、优先安排检查、优先住院、急危重症病人优先接诊住院、免挂号费的“四优一免”政策。下转患者由原接诊医师向下转医院反馈患者在本院的基本情况,继续跟踪回转患者的后续治疗,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保证患者治疗连续性。

      (八)放权支持发展

      为推进医联体人、财、物等资源的科学整合和高效运转,我市出台支持医联体发展的12条意见,最大限度下放管理权限,全力支持医联体发展。将医联体纳入信息化建设市级规划和居民健康卡发放试点,给予新农合“一免一减一提升”优惠政策(即减免医联体内新农合转诊患者起付线费用;提升各成员单位新农合总额预付标准)与城市支援基层项目倾斜,赋予政策“优享权”;牵头医院对各成员单位人员培训考核、职称晋升、人才引进等统一规划管理,提升“自主权”;牵头医院对各成员单位技术准入、科目增设、课题研究申报、医师多点执业等统一审核,提升“话语权”。明确规定二、三级医院晋升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基层帮扶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1年,单次连续驻点不少于6个月。出台《关于明确医师多点执业(第二类)有关问题的通知(试行)》,促进人才在医联体自由流动消除政策障碍,实现医师多点执业“三个突破”:突破执业地点数量限制,医联体内医师经审核备案后可在各成员单位自由执业;突破职称限制,开展多点执业的医师职称放宽至初级;突破管理权限限制,医师申请多点执业经医联体审核后在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即可。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覆盖范围逐步扩展:截至目前,全市组建医联体23家,其中城市医疗集团2家、综合医联体3家、中医医联体1家、专科联盟6家,县域医联体11家,纳入成员单位1059家,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全市9家三级医院全部参与并作为牵头单位发挥引领作用,有5家医联体与市域外医疗机构开展了远程医疗协作。二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累计选派50余名业务骨干到基层任职业务副院长、门急诊、综合病区主任和护士长,提升基层管理水平;派驻500余名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坐诊、查房、讲座和技术指导;开展义诊800余场次,受益群众12万人次,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医联体内累计开展培训558次,培训3.7万余人次;接收下级医院免费进修1550人次;组织专题学术会议339次;组织讲座631场次;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71项;帮助基层建设重点专科213个,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患者选择在基层就医。四是群众就医更加有序:2019年启动试点以来,医联体内累计开展远程诊疗30万例,开展双向转诊12.2万人次,其中上转7.4万人次,下转4.8万人次。“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五是社会效益持续提升。我市医联体的探索实践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专题简报介绍我市医联体经验,海南省、大连市等30多个省、市来xx考察交流,中央电视台、健康报等媒体多次进行深入报道。

      三、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学历偏低、人员不稳定、结构不合理,具有相应学历、特色专长的医疗专业骨干不足,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不高,保障能力不强,群众信任度及基层就医信心不足。

      二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随着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推进,信息化系统作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的有效途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目前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各医疗机构自行建设甚至重复建设,导致业务数据标准不统一、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数据链不完整,区域信息协作共享程度低,影响改革工作推进。四、政策建议

      一是建议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培训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逐步解决基层人才缺乏等瓶颈问题。

      二是建议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尽早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全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以此次督查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与发展,为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11月25日

原创文章,作者:锄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vip.net/228062.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24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